阔别故土75年 川籍老兵骨灰盒被“灵魂摆渡人”刘德文从台湾带回故乡安岳

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摄影报道


(资料图)

4月17日,下午6时许,从台湾桃源机场起飞的BR765航班缓缓降落在成都国际天府机场。

56岁的刘德文从航站出口走出来,他身前背着一个看上去有些年代感的红色背包,里面装着亡故川籍老兵唐毅奇的骨灰盒。在不远处,迎接他的是唐毅奇的两个孙子唐清宁和唐清泽。

左一唐清宁 、刘德文(中)、右一唐清泽

“唐爷爷是1948年从南京只身去往台湾的,已经75年了,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护送他回到家乡。”4月17日晚上,封面新闻记者在T1航站楼出口处见到了刘德文,他告诉记者,今晚他将和唐爷爷的亲人在成都休息一晚,次日一行人将带着骨灰驱车前往资阳市安岳县,举行安葬仪式。

这是刘德文今年第二次来到大陆。就在半个多月前,他刚护送在台湾去世的老兵田发祥的骨灰回到家乡北京。

刘德文是台湾高雄左营区祥和里里长。20年来他一直做着一件不平凡的事:帮助众多大陆去台老兵完成“落叶归根”的愿望。这些年,他跨越两岸海峡数百次,足迹踏遍大陆20余个省份,背着200多位已故老兵的骨灰回到故乡安葬,被人们称为“灵魂摆渡人”。

时隔三年 把唐爷爷送“回家”

将在安岳举行安葬仪式

刘德文刚走到出口处,76岁的唐清宁和73岁的唐清泽就激动地迎了上去,紧紧握住了刘德文的双手。“唐爷爷,回家了!”,话音刚落,刘德文取下肩上的背包,停在原地双膝跪地,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了唐毅奇的骨灰盒。

记者注意到,骨灰盒是用一块红布包着的,一旁的红色背包已经有些褪色发黑,肩带位置被缝补数次。20年来,刘德文就是用这个背包护送了200多位已故老兵的骨灰回到故乡安葬。

红色背包

“三年了,终于把唐爷爷送回家了。”刘德文透露,2017年他与唐清泽兄弟取得联系,帮助他们在台湾寻找爷爷的骨灰。2019年冬季,唐爷爷的骨灰盒在台湾一个寺庙里被刘德文找到。

“本来计划2020年1月送回四川安葬,我们在年初就选好了墓地,碑也雕刻好了,但因特殊原因,延误了三年。”唐清泽向记者述说起这段坎坷的寻亲故事。

“这个过程简直就是大海捞针,我们没有爷爷的照片,只有几个模糊的线索。这几年德文去了台湾各地的乱葬岗帮我们寻找爷爷,因为路不好走,他的腿还摔断了,有几次我们几乎打算放弃了,但他一直在坚持。”

唐清泽表示,自己从2012年就开始有寻找爷爷的想法,直到2017年遇到刘德文,寻亲的过程才逐渐变得明朗起来。

在唐清泽和唐清宁的印象里,刘德文是一个非常实诚的人。“这两年多来,德文一直把爷爷的骨灰放在家里,每逢清明他都会代我们祭拜。”对于刘德文的做法,唐家人心怀感激。

“我们计划明天早上驱车前往安岳县,举行安葬仪式。”刘德文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这是他第三次来成都了,此前,他还护送过一位川籍老兵的骨灰盒回到故乡绵阳。“这几天,我会在安岳待一天,看看唐爷爷的故乡,顺道去绵阳祭拜另一位老兵。4月24日,我将搭乘飞机返回台湾。”

唐清泽

唐毅奇只是刘德文护送200多位已故老兵回到故乡的其中一位。这段奇妙又神圣的使命始于2003年。

2003年,他搬到了高雄左营某社区居住,这里是一个眷村——是上世纪40年代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老兵们的聚居地。从小就是热心肠的刘德文参与了社区义工组织,为行为不便的老兵提供帮助。

尽管有些忙碌,但刘德文很开心,因为老兵总是会跟他讲起从前的故事。不同老兵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,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刘德文。没过多长时间,他就和这群老人成为了朋友,时常扎堆在一起聊天吃饭。

2003年春天,一位老兵提着两瓶高粱酒走进刘德文办公室,恳请刘德文在自己去世后将骨灰带回家乡大陆。

刘德文、唐清宁

2004年,这位老人去世了。 一句承诺,刘德文背着老人的骨灰,自费跨越海峡前往湖南,将其送回故乡。也正是那一次难忘的经历,让刘德文走上了“灵魂摆渡”之路。

这些年来,在护送老兵“回家”的途中,刘德文坐飞机抵达大陆后,常常要坐绿皮火车或长途汽车,因为所有费用都由自己承担,途中住宿只能选择最便宜的旅店,但每一次出行,他都会为护送的老兵多预留一个座位和一张床铺。

“你害怕过吗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刘德文回答的很干脆,“从来没有怕过。”他告诉记者,“我把每一位老兵都当作是自己的爷爷或是父亲,心存敬意,所以从来不会害怕。”这也是他选择将唐爷爷的骨灰存放在自己家中三年的原因。

据了解,这些年来刘德文做了一个数据库,截至目前已整理出6000多位老兵的资料。“还有几年我就60岁了,我会坚持下去,护送更多的老兵‘回家’。”刘德文表示,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不动,他会请儿子替他完成“灵魂摆渡人”的使命。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洲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  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